科学大咖做客小谷围讲坛讲述广东丹霞山地质之美
发布日期:2020-09-01 16:10

  8月30日晚,由广东科学中心和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主办,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第189期小谷围科学讲坛邀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学顾问苏德辰作《从幽蓝的贝加尔湖到绰约的丹霞地貌——聊聊广东丹霞山美景背后的科学故事》专题讲座,带领公众云游广东丹霞山,领略丹霞山地质之美。

  本期讲座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腾讯新闻网、广州台快互动直播平台、广州花城+、广州FM等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广东科学中心科普吧公众号转播,累计超过15.6万网友点击互动。 

  讲座中,苏德辰老师以贝加尔湖的内部构造和成因为切入点,生动演绎了贝加尔湖与丹霞山的演化过程。他说,丹霞山几千万年前是一个与贝加尔湖类似的湖泊,丹霞凹形盆地沉积了大量红色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在千万年的地壳运动作用下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自然地质景观。 

  欣赏了广东丹霞山之美后,苏老师向公众科普了如何正确辨认丹霞地貌,如何区分易与丹霞地貌混淆的地貌景观。他说丹霞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典型特征。丹霞地貌与张掖彩丘、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在地貌特征、地质结构、形成原因等方面均有不同。 

  此外,苏老师还讲述了中国科学家对世界地质学的贡献,鼓励青少年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美,要知其所以美,激励年轻一代勇于探索发现大自然美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讲座结束前,苏老师热情与公众分享了野外考察最惊险的事情和地质地貌辨别口诀,耐心解答了公众关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内部结构等疑问,让公众更加清晰地认识丹霞山地质之美,清楚辨别不同地貌之间的关系。 

在线直播现场